武昌起义第一枪(1911年武昌历史事件)
资讯
2024-10-23
452
1. 武昌起义第一枪,1911年武昌历史事件?
阳夏保卫战
1911年发生在湖北武汉的战争
阳夏保卫战,即阳夏战争,又称汉口、汉阳保卫战。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阳夏保卫战系由汉阳战役和汉口战役组成,其中,汉阳古琴台和昭忠祠先后是革命军的司令部,归元寺是革命军的总粮台,汉阳三眼桥、米粮山、锅底山、仙女山、十里铺等地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它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清政府虽然赢得了此次战役,但此次战役牵制住了清王朝军队的主力,南方各省清军兵力空虚,因此革命党人纷纷在南方各省起义,短短41天时间,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革命军占据,革命军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清政府此时此刻大半壁江山尽失,其在华统治呈现土崩瓦解的状态。
2. 清朝男子的发型真的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吗?
你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这样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发型是这样的 :
游牧民族因为没有条件经常洗澡,为了防止头上生虱子,一般都有剃头的习惯。而且,把头上前面的头发剃掉后,还可以防止骑马时风吹头发挡视线,发生危险。
满人入关后,为了让汉人彻底臣服,同时筛选出潜在的反抗者。颁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具体标准如下:
这个歧视性的政策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最后在全国各地杀得人头滚滚才推行下去。
但是,整个清朝,这个金钱鼠尾的发型一直在慢慢长的,头发在缓慢变多,到了后期满人统治力量变弱后这个速度明显加快。
可笑的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下令剪辫后,还有很多汉人抗拒剪辫,甚至有为抗拒剪辫而造反之事。殊不知他们抗拒的东西正是两百多年前的祖先用命来守护的。
(图为:辛亥革命后,政府人员不得不强制上街剪辫)
3. 带枪的人打一中国城市名?
石河子
由带枪的人想到“警察、军队”,从而想到先前的“军垦第一连”,进一步想到由军人为主体的新建城市“石河子”。
石河子,是新疆直辖县级市,与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所在地。
4. 中国第一轻兵器?
是“汉阳造”88式步枪。
自清朝末年,中国开始生产起,到抗战结束止,汉阳造在中国生产了大约半个世纪,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战争中的第一轻武器。
该枪的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该枪从1896开始生产,定名为88式步枪。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用的便是汉阳造88式步枪。而我们伟大领袖,听说南昌起义后,决心响应号召弃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混成旅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成为一名列兵,而他在军队中的第一支枪也是一把汉阳造88式步枪
5.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什么?
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6. 近代民族自救运动有哪些?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3、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5、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7.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18岁时都在做些什么?
霍去病是山西临汾人。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
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十几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等各种武艺。他18岁时就成为一个性格坚强、武艺高超的青年,同年就带兵随舅舅卫青参加了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北击匈奴时,他率领800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甚多,其中匈奴的相国,以及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那么,霍去病在18岁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才有如此显赫一时的军功呢!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军,也是最年轻的将领,最受汉武帝的赏识。
因为他具有军事天才,声名远播,最为汉武帝赏识与器重,后来霍去病因感染瘟疫而去世,天才将星陨落,年仅24岁,令世人惋惜。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将霍去病安葬在自己茂陵的东面,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战胜匈奴的历史奇功。
18岁的霍去病是一个青春、阳刚、勇敢又有些特立独行,充满个性和勇武精神的铁血男儿形象。他的生命很短暂,只活了24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把其人生应当经历的苦难都经历了,该创造的辉煌也都创造了,该得到的功勋荣誉也都得到了。
霍去病和舅舅卫青有着相同的尴尬身份:私生子。
这个身份使卫青的性格谦虚谨慎,一生都有自卑倾向,即使做到了大将军,也不敢有丝毫张扬。
事实上,这个身份让霍去病性格非常孤傲,对其母亲卫少儿很是冷漠,对女人也很是无情,到死也没有和哪个女人正式结婚。
汉朝虽然对私生子很宽容,但是私生子毕竟不同于正常孩子。
因为同病相怜,所以卫青不嫌弃私生子外孙。他说姓霍的不要这个孩子,咱们自己养着,他舅舅卫青就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给平阳公主做小跟班儿,不是也挺好吗?
卫家人担负起养育霍去病的义务,他们给孩子设定的最高理想,就是长大后像他的舅舅那样,继续做平阳公主家的骑奴。
似乎好运的降临就是瞬间的事儿,那一天汉武帝突然就看上霍去病的三姨卫子夫了,舅舅跟着一起进了京,霍去病不过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如果他稍大一些,说不定也跟着一起去了。
卫青在京城发展得很不错,虽然有几次差点被宫廷的斗争卷进去了。
此后,因为卫子夫的关系,卫家人也是水涨船高,卫青也去当了汉朝的大将军,成了朝廷中最得势的大臣,连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都爱上了他,便托人说亲,嫁给卫青,卫青一下子又成了汉武帝的姐夫,朝廷上下,人人对他尊敬三分。
后来,匈奴再次大举进攻,汉武帝派卫青领兵前去抵抗。
这次出兵,卫青将自己的外甥霍去病带着一道出征,霍去病当时才18岁。
但是,他武艺强、胆量大,在卫青手下当了个嫖姚校尉,后人又称霍去病为霍嫖姚,他独自带领800多个精壮的士兵。当卫青主力军在和匈奴先头部队交战的时候,他偷袭了匈奴的大后方基地。
霍去病成为最年轻的大司马,这个年轻人还不会当官,不会享受荣华富贵。
汉武帝奖励给他一套高级别墅,这座豪宅坐落在京城最繁华地带,庆功会上就把房钥匙交给了他,让他去看看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霍去病居然一口回绝了,他的一句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响彻古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个想法,让他成了汉朝最为杰出的有为青年,他也被汉武帝列为典型人物,并号召全军上下向霍去病学习,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精神。
18岁的霍去病,不屑于像其他的王孙公子那样放纵声色,汉武帝为了慰劳他,要为他盖一栋大房子,可是他却推托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掉,我怎能贪图享受呢!霍去病的父亲是平阳县的一个衙役,曾经被派在平阳公主府里当差。
他母亲是平阳公主的一个使唤丫头。他的舅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卫青。
可是,霍去病出生在平阳公主府里,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很苦。父母经常教育他,要想有出息,只有参军建立战功,才能达到目的。
霍去病果然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志向远大,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练习骑马射箭,学习各种武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
霍去病16岁的时候,武艺已经十分出众,而且善于骑射,勇敢顽强。因此才被汉武帝看中,于是派他做了随从武官。
其实,霍去病自幼与舅舅卫青感情极好,对于这个了不起的将军舅舅,自然非常崇拜。
于是,在卫青的耳濡目染下,霍去病很小就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他的王孙公子哥那样放纵声色。
西汉初年,匈奴经常出动骑兵侵犯汉朝北方边境,到处烧杀抢劫,北方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北方的安宁,朝廷派了许多将领去抗击匈奴,霍去病就已经参与其中,成为一位著名的青年将领。
霍去病独创了“长途奔袭”的战法他亲自组成了一个精锐小部队,去找匈奴部队。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
他们偷偷地绕道抄过去,瞅准一个最大的帐篷,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
他手下的壮士又活捉了几个。匈奴兵没有了头儿,恐慌不已,四处奔逃,800个壮士追上去又杀了2000多匈奴兵,才赶回大营。
卫青在大营正等得着急,只见霍去病提了一个人头回来,后面的兵士还押了两个俘虏。
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两个俘虏,一个是单于的叔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那个被霍去病杀了的还是单于的爷爷,而霍去病却能够全身而退。
这次战役,汉朝居然培养出一位少年英雄,即年仅18岁的霍去病。
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以赞叹他勇冠三军。霍去病两次参加河西大战,率部长途奔袭,一路猛进,杀敌无数。
经此一役,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无数汉人家破人亡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
我失去了我的祁连山,我失去了我的焉支山!
我的马、我的牛、我的羊、我的猪、我的狗、我的鸡都没法再繁衍呀!
我失去了我的天空碧海,我失去了我的胭脂云彩,咱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法再施粉黛,漂漂亮亮去嫁人。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8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汉军战神。
霍去病一连收复了很多失地。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为他盖一栋住宅,可是他推却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掉,我怎能贪图享受呢,他坚决推辞了。
他的人品更得汉武帝的赏识了。这一年夏天,为了彻底根除匈奴侵犯的祸患,汉武帝又令霍去病的部队,与公孙敖率领的部队配合作战。
此时的霍去病,正是无限风光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就像当年喜欢卫青一样,特别倚重于这个年轻的小将,而卫青则老矣。
卫青时代的结束,迎来了年轻、勇猛、善战的霍去病时代了。
霍去病两次出陇西击匈奴,进而控制河西地区,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来,青年霍去病率军奔袭两千多里,以15000人的损失数量,歼敌7万多人。
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今蒙古狼居胥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举行了祭天地的典礼。
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贝加尔湖方才回兵。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虽然很值得后人研究。
但是,18岁的霍去病敢于独当一面,他在18岁做下的事情,事实上就是他后来“封狼居胥”的一个序幕而已。
从此,霍去病成为中国历代兵家非常看重的作战楷模。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武昌起义第一枪,1911年武昌历史事件?
阳夏保卫战
1911年发生在湖北武汉的战争
阳夏保卫战,即阳夏战争,又称汉口、汉阳保卫战。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是辛亥革命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牺牲成千上万人,为抗击清军、捍卫共和作出了很大贡献。阳夏保卫战系由汉阳战役和汉口战役组成,其中,汉阳古琴台和昭忠祠先后是革命军的司令部,归元寺是革命军的总粮台,汉阳三眼桥、米粮山、锅底山、仙女山、十里铺等地展开过激烈的争夺战。
阳夏保卫战虽然以失败告终,然而它却将清军主力死死地拖在湖北,长达四十日之久,为其他各省的独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清政府虽然赢得了此次战役,但此次战役牵制住了清王朝军队的主力,南方各省清军兵力空虚,因此革命党人纷纷在南方各省起义,短短41天时间,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朝统治,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被革命军占据,革命军与清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清政府此时此刻大半壁江山尽失,其在华统治呈现土崩瓦解的状态。
2. 清朝男子的发型真的像影视剧里演的那样吗?
你在电视里看到的是这样的:
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发型是这样的 :
游牧民族因为没有条件经常洗澡,为了防止头上生虱子,一般都有剃头的习惯。而且,把头上前面的头发剃掉后,还可以防止骑马时风吹头发挡视线,发生危险。
满人入关后,为了让汉人彻底臣服,同时筛选出潜在的反抗者。颁下“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具体标准如下:
这个歧视性的政策激起了汉人的强烈反抗,最后在全国各地杀得人头滚滚才推行下去。
但是,整个清朝,这个金钱鼠尾的发型一直在慢慢长的,头发在缓慢变多,到了后期满人统治力量变弱后这个速度明显加快。
可笑的是,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下令剪辫后,还有很多汉人抗拒剪辫,甚至有为抗拒剪辫而造反之事。殊不知他们抗拒的东西正是两百多年前的祖先用命来守护的。
(图为:辛亥革命后,政府人员不得不强制上街剪辫)
3. 带枪的人打一中国城市名?
石河子
由带枪的人想到“警察、军队”,从而想到先前的“军垦第一连”,进一步想到由军人为主体的新建城市“石河子”。
石河子,是新疆直辖县级市,与新疆建设兵团第八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地处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部所在地。
4. 中国第一轻兵器?
是“汉阳造”88式步枪。
自清朝末年,中国开始生产起,到抗战结束止,汉阳造在中国生产了大约半个世纪,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战争中的第一轻武器。
该枪的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该枪从1896开始生产,定名为88式步枪。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用的便是汉阳造88式步枪。而我们伟大领袖,听说南昌起义后,决心响应号召弃笔从戎,参加了湖南新军混成旅第五十标第一营左队,成为一名列兵,而他在军队中的第一支枪也是一把汉阳造88式步枪
5.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什么?
武昌起义,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6. 近代民族自救运动有哪些?
1、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又称同治维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
1861年1月11日,奕欣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失败。
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3、太平天国运动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4、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纪末(一般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开始,但也有学者认为从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5、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7. 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在18岁时都在做些什么?
霍去病是山西临汾人。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母亲卫少儿,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的姐姐。
由于有皇族关系,霍去病在十几岁时就很得皇帝宠信,入宫做了侍中。
霍去病从小就学习骑马射箭等各种武艺。他18岁时就成为一个性格坚强、武艺高超的青年,同年就带兵随舅舅卫青参加了抗击匈奴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北击匈奴时,他率领800精锐骑兵离开大部队几百里去追击匈奴,最后歼敌甚多,其中匈奴的相国,以及单于的祖父,活捉单于叔叔,战后封为冠军侯。
那么,霍去病在18岁的时候,到底做了些什么?才有如此显赫一时的军功呢!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大将军,也是最年轻的将领,最受汉武帝的赏识。
因为他具有军事天才,声名远播,最为汉武帝赏识与器重,后来霍去病因感染瘟疫而去世,天才将星陨落,年仅24岁,令世人惋惜。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非常悲伤,将霍去病安葬在自己茂陵的东面,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战胜匈奴的历史奇功。
18岁的霍去病是一个青春、阳刚、勇敢又有些特立独行,充满个性和勇武精神的铁血男儿形象。他的生命很短暂,只活了24岁,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他把其人生应当经历的苦难都经历了,该创造的辉煌也都创造了,该得到的功勋荣誉也都得到了。
霍去病和舅舅卫青有着相同的尴尬身份:私生子。
这个身份使卫青的性格谦虚谨慎,一生都有自卑倾向,即使做到了大将军,也不敢有丝毫张扬。
事实上,这个身份让霍去病性格非常孤傲,对其母亲卫少儿很是冷漠,对女人也很是无情,到死也没有和哪个女人正式结婚。
汉朝虽然对私生子很宽容,但是私生子毕竟不同于正常孩子。
因为同病相怜,所以卫青不嫌弃私生子外孙。他说姓霍的不要这个孩子,咱们自己养着,他舅舅卫青就是孩子的榜样,现在给平阳公主做小跟班儿,不是也挺好吗?
卫家人担负起养育霍去病的义务,他们给孩子设定的最高理想,就是长大后像他的舅舅那样,继续做平阳公主家的骑奴。
似乎好运的降临就是瞬间的事儿,那一天汉武帝突然就看上霍去病的三姨卫子夫了,舅舅跟着一起进了京,霍去病不过是个牙牙学语的小孩,如果他稍大一些,说不定也跟着一起去了。
卫青在京城发展得很不错,虽然有几次差点被宫廷的斗争卷进去了。
此后,因为卫子夫的关系,卫家人也是水涨船高,卫青也去当了汉朝的大将军,成了朝廷中最得势的大臣,连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都爱上了他,便托人说亲,嫁给卫青,卫青一下子又成了汉武帝的姐夫,朝廷上下,人人对他尊敬三分。
后来,匈奴再次大举进攻,汉武帝派卫青领兵前去抵抗。
这次出兵,卫青将自己的外甥霍去病带着一道出征,霍去病当时才18岁。
但是,他武艺强、胆量大,在卫青手下当了个嫖姚校尉,后人又称霍去病为霍嫖姚,他独自带领800多个精壮的士兵。当卫青主力军在和匈奴先头部队交战的时候,他偷袭了匈奴的大后方基地。
霍去病成为最年轻的大司马,这个年轻人还不会当官,不会享受荣华富贵。
汉武帝奖励给他一套高级别墅,这座豪宅坐落在京城最繁华地带,庆功会上就把房钥匙交给了他,让他去看看还有没有不满意的地方,霍去病居然一口回绝了,他的一句铿锵有力的豪言壮语响彻古今: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这个想法,让他成了汉朝最为杰出的有为青年,他也被汉武帝列为典型人物,并号召全军上下向霍去病学习,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精神。
18岁的霍去病,不屑于像其他的王孙公子那样放纵声色,汉武帝为了慰劳他,要为他盖一栋大房子,可是他却推托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掉,我怎能贪图享受呢!霍去病的父亲是平阳县的一个衙役,曾经被派在平阳公主府里当差。
他母亲是平阳公主的一个使唤丫头。他的舅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将军卫青。
可是,霍去病出生在平阳公主府里,从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生活很苦。父母经常教育他,要想有出息,只有参军建立战功,才能达到目的。
霍去病果然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志向远大,从很小的时候起,就练习骑马射箭,学习各种武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到战场上去杀敌立功。
霍去病16岁的时候,武艺已经十分出众,而且善于骑射,勇敢顽强。因此才被汉武帝看中,于是派他做了随从武官。
其实,霍去病自幼与舅舅卫青感情极好,对于这个了不起的将军舅舅,自然非常崇拜。
于是,在卫青的耳濡目染下,霍去病很小就精于骑射。虽然年少,却不屑于像其他的王孙公子哥那样放纵声色。
西汉初年,匈奴经常出动骑兵侵犯汉朝北方边境,到处烧杀抢劫,北方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北方的安宁,朝廷派了许多将领去抗击匈奴,霍去病就已经参与其中,成为一位著名的青年将领。
霍去病独创了“长途奔袭”的战法他亲自组成了一个精锐小部队,去找匈奴部队。他们向北跑了一阵,一路上没瞧见匈奴兵士,一直赶了几百里路,才远远望见匈奴兵的营帐。
他们偷偷地绕道抄过去,瞅准一个最大的帐篷,猛然冲了进去。霍去病眼明手快,一刀杀了一个匈奴贵族。
他手下的壮士又活捉了几个。匈奴兵没有了头儿,恐慌不已,四处奔逃,800个壮士追上去又杀了2000多匈奴兵,才赶回大营。
卫青在大营正等得着急,只见霍去病提了一个人头回来,后面的兵士还押了两个俘虏。
经过审问,才知道这两个俘虏,一个是单于的叔叔,一个是单于的相国,那个被霍去病杀了的还是单于的爷爷,而霍去病却能够全身而退。
这次战役,汉朝居然培养出一位少年英雄,即年仅18岁的霍去病。
汉武帝立即将他封为“冠军侯”,以赞叹他勇冠三军。霍去病两次参加河西大战,率部长途奔袭,一路猛进,杀敌无数。
经此一役,汉王朝收复了河西平原。曾经在汉王朝头上为所欲为,使无数汉人家破人亡的匈奴,终于也唱出了哀歌:
我失去了我的祁连山,我失去了我的焉支山!
我的马、我的牛、我的羊、我的猪、我的狗、我的鸡都没法再繁衍呀!
我失去了我的天空碧海,我失去了我的胭脂云彩,咱那要嫁人的新妇,都没法再施粉黛,漂漂亮亮去嫁人。
从此,汉军军威大振,而18岁的霍去病更成了令匈奴人闻风丧胆的汉军战神。
霍去病一连收复了很多失地。汉武帝为了慰劳霍去病,要为他盖一栋住宅,可是他推却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掉,我怎能贪图享受呢,他坚决推辞了。
他的人品更得汉武帝的赏识了。这一年夏天,为了彻底根除匈奴侵犯的祸患,汉武帝又令霍去病的部队,与公孙敖率领的部队配合作战。
此时的霍去病,正是无限风光的时候,汉武帝刘彻就像当年喜欢卫青一样,特别倚重于这个年轻的小将,而卫青则老矣。
卫青时代的结束,迎来了年轻、勇猛、善战的霍去病时代了。
霍去病两次出陇西击匈奴,进而控制河西地区,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打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
后来,青年霍去病率军奔袭两千多里,以15000人的损失数量,歼敌7万多人。
霍去病一路追杀,来到今蒙古狼居胥山一带。就在这里,霍去病暂作停顿,率大军举行了祭天地的典礼。
这是一个仪式,也是一种决心。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贝加尔湖方才回兵。
经此一役,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和他的“封狼居胥”,虽然很值得后人研究。
但是,18岁的霍去病敢于独当一面,他在18岁做下的事情,事实上就是他后来“封狼居胥”的一个序幕而已。
从此,霍去病成为中国历代兵家非常看重的作战楷模。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