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卡利鸟翅(让别人知道你姓什么)
资讯
2024-09-29
301
1. 巨型卡利鸟翅,让别人知道你姓什么?
孔()之道。
2. 鹰隼和游隼一样吗?
隼是鹰的一种。
鹰喜欢在盘旋中发现目标,而隼总是闪电般快速飞行,因此鹰的翅膀较宽,适合留空;隼翅膀尖长,适合冲刺。
鹰体型大小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悬殊,而隼则通常都跟鸽子差不多大;
隼的眼睛通常比较大,头顶较平,脸上也有黑色的斑纹,这些都是一般的鹰所没有的。
广义的鹰(hawk;eagle)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真鹰,true hawk),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hawk;eagle)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yuān、鵟kuáng和鹞yào),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
3. 你看过最好看的破案剧是哪部?
谢邀,感谢悟空君的邀请,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回答影视类、音乐类的问题,下面就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你看过最好看的破案剧是哪部?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悬疑推理的观众,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这些高分破案剧。它们不仅有精彩的剧情,还有出色的演员,让你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紧张刺激和智慧碰撞。下面就为你推荐几部口碑最好的国产刑侦推理电视剧,看看你有没有看过。
1. 《白夜追凶》:这是一部由潘粤明、王泷正等主演的硬汉派悬疑推理剧,讲述了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关宏宇的杀人罪名,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该剧以孪生兄弟周旋于“白夜”联手破案的新奇方式,吸引了无数观众。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演技炸裂,剧情紧凑,悬念层出不穷,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2. 《法医秦明》:这是一部由张若昀、焦俊艳等主演的医学悬疑剧,改编自秦明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以法医秦明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与法医助理李大宝、刑警队大队长林涛组成的黄金组合携手其他警官屡破要案的故事。该剧以法医这个生冷职业作为题材,新颖而刺激。秦明的毒舌,高冷、傲娇,也被张若昀诠释的相当到位。
3. 《无证之罪》:这是一部由吕行执导,秦昊、邓家佳等主演的犯罪悬疑网络剧,改编自紫金陈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危机四伏的陷阱中,警察严良与犯罪分子之间无形博弈的故事。该剧的亮点不在于案件的扑朔迷离,而在于案件背后的犯罪动机,在于对人性、道德的拷问。该剧节奏沉郁而缓慢,线索层层铺设,剧情层层递进,看着非常过瘾。
4. 《心理罪》:《心理罪》是由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谢东燊执导,顾小白编剧,李易峰、廖凡、万茜、李纯、张国柱主演的悬疑动作影片。该片根据《心理罪》系列小说第一部《心理罪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改编。该剧以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为主角,调查凶杀案件,探寻善恶真相的故事。该剧以心理侧写为技术手段,试图去挖掘变态连环杀手的犯罪心理,寻找其犯罪的根源。类似于美剧《汉尼拔》,将心理侧写这一技术手段展示给大众,成为该剧一大亮点。
5. 《隐秘的角落》:《隐秘的角落》是爱奇艺出品的悬疑剧,由韩三平监制,辛爽执导,秦昊、王景春领衔主演,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特别主演,张颂文、刘琳、芦芳生、李梦、黄米依等主演,讲述了三个少年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一起离奇的命案,试图寻找真相的故事。该剧以少年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谎言和阴谋的世界,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思考。该剧也是2020年最受欢迎的国产悬疑剧之一,口碑爆棚。
4. 鹰和雕的区别是什么?
图:金雕在平飞
(一)文字含义
“鹰”是中国人对猛禽的一个泛称,有些猛禽的名字里也有“鹰”字,生物学分类中也有“鹰科”和“鹰属”两个词汇。
“雕”是生物学分类中的一个“亚科”,(即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隼形目/鹰科/雕亚科),涵盖了一大类的不同品种的猛禽。这种分类,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它们的外貌、身体结构、形体感觉,来归的类,分类越接近,彼此的基因表达也越相似。
(二)外观区分
雕相对于其它大多数鹰,骨架大,嘴巴大、伸的远,翼展宽,面容棱角分明;很猛,例如金雕能抓死狼、能把羊拽下悬崖,菲律宾雕能猎杀猕猴。
其它大多数的鹰相对于雕,脑袋圆溜溜的,嘴巴没有脑袋占比大。但秃鹫嘴巴也大,其它特征与雕差很远,也许没人把秃鹫叫做“鹰”吧。
(三)
图:角雕
图:金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三)除了雕,还有隼、鸮、鹫等等,都是特征比较鲜明、好区分的猛禽类别。
隼体型较小,翅膀狭长、带尖角,快速,灵活,搏斗功夫很好。
猫头鹰属于鸮,鸮脸盘大,翅膀圆,飞行没声音,有大型也有小型。
大多数鹫是食腐动物,上嘴钩的尖很小,嘴巴大,秃脑袋,速度慢,成群出没,叫声粗哑。
图:白肩雕在俯视你
图:白肩雕
图:隼
图:飞驰的隼
图:雪鸮
图:兀鹫
图:兀鹫
图:兀鹫
图:秃鹫
5. 写书法为什么要有笔法?
写书法为什么要有笔法呢?笔法在书法作品中真的哪么重要吗?
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一一清人《书法秘诀》。
书法讲究气韵生动。和笔势、笔力、笔韵有很大关联。用笔精妙是形成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如果行书书法的基本笔画都由粗细一样的直线条组成,那么就没有迟速感,轻重起伏的力量感,没有藏露、直曲对比。谈不上点画形态的变化,谈不上笔法,更谈不上"活趣"。
一,笔法对作品风格的影响。笔法包括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是笔画下笔时的动作和在纸上着墨时的形态。行笔是笔画中段运动的过程,收笔是笔画收尾时的动作和形态。如李邕的行书《李思训碑》,起笔收笔处见方,直线条多,构成雄强遒劲书风。有阳刚美。
(李邕李思训碑)
王羲之用笔精巧,起笔收笔处多有细小附钩。且牵细较多,构成华丽妩媚书风。有阴柔美。
(王羲之兰亭序)
清代何绍基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用颜体笔法来临,加以汉碑笔意,通过笔法的调整,变妸娜多姿的精巧妩媚华丽的书风为古朴厚重奇崛而又有金石气的何氏书风。
(何绍基临兰亭集序)
1,起笔的角度问题。以米芾《蜀素帖》为例,有顺时针入笔。如秋字横画入笔。
逆时针入笔。如青字的长横入笔。
直入笔。如下图锺字禾字旁的横画入笔。
2,起笔的藏锋。如子字第笔起笔。
起笔的露锋。如不字的第一笔起笔。
3,方形入笔。如古字的第一笔起笔。
圆形入笔。如吐字的竖画入笔。
尖形入笔。如青字的第一个短横起笔。
4,收笔的形态。尖收笔。如还字捺画。
圆收笔。如松字末笔点。
方收笔。如立字长横。
二,线条中段直曲的比例不同决定风格的取向。直线条硬朗、刚强。锋芒毕露,气势咄咄逼人。如《李思训碑》和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李邕行书李思训碑)
(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册)
以曲线为主的有婉转、飘逸的特征。杂以少量直线,圆转而有张力。尤如画素描画中的衬布褶皱线条,曲线过多,显柔弱,在有的转折处把它画重一点,硬一点,有的线条直一点,使其有妩媚中含硬朗的效果。如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
线条直曲比例适中的如褚遂良《家姪帖》,圆润遒丽有中和之美。
(褚遂良家姪帖)
笔法是书家独特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质感和形态对书家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写书法要有笔法,笔法在书法作品中很重要。
下图为笔者行书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6. 大理有哪些历史古迹?
#了不起的城市#在云南省保山县与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有一座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铁索桥,1986年前的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的位置是西汉的兰津古渡,东汉曾流传“渡傅南,越兰津”的歌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两世纪,从四川西昌起,经云南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就已形成,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此处古为舟筏渡口;东汉永平年初架起藤蔑桥;元贞年(1295年)改架木桥,得名霁虹桥;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铁索桥,清康熙年间重修。相传当年造铁索桥时,原有的木桥被江水冲毁,要把每根手臂粗,数千斤重、百余米长的铁链从当东岸送到西岸十分困难。一位年轻的工匠从射箭猎兽得到启发,根据他的建议,工匠们在陡峭的东岸用数根粗细不等,与铁链一般长的麻绳由细至粗结好,然后把粗头系在铁链上,细头系在箭尾上,射到西岸,西岸的工匠把麻绳捆在绞车上,摇动转轮,将铁链拖到西岸,固定在埋入地下几米深的铁铸万年桩上。霁虹桥跨度为57.3米,宽3.7米,由18根铁索链悬吊两岸,上铺桥板。两个桥墩上有古朴典雅的桥堡,分别名为“武侯祠”和“观音庙”。霁虹桥西岸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书写的“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金齿咽喉”等等;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桥。
霁虹桥是历代开发西南必经的关隘要道,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桥上曾设有税所和办案机构。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曾派三十余架飞机在霁虹桥上空轰炸,因地势险要,古桥得以幸免。
1986年,古桥被洪水冲毁。
历史
2.1早期
东汉永平年间,征集大量民工在汹涌的澜沧江上搭桥,最终一座藤蔑桥在东汉永平年间横跨两岸,形如雨霁彩虹出,得到霁虹桥的名头。大理 “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民歌,是服役民工心底的怨怒。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唐樊绰《云南志》(《蛮书》)里说:“澜沧江南流入海,龙尾城(今大理)西第七驿有桥,即永昌也。两岸高险,水迅激,横亘大竹索为梁,上布箦,箦上实板,仍通以竹屋盖桥。其穿索石孔,孔明所凿也。”根据此段史料记载的推断,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部队南征时,就改渡为桥了,只不过是一座竹索桥。元代不见资料记载。仅在清倪蜕《滇南杂志•卷七霁虹》说:“元也先不花西征,始更以巨木,题曰‘霁虹’,后圮,复以舟渡。
2.2 明朝
明成化年间(约公元1476年),霁虹桥附近永平侧江项寺了然和尚用化缘得来的资金将桥改建为铁索桥(一说为弘治年间王槐建),稳固性大大加强。
明正德《云南志》说:“旧以竹索为桥,修废不一。洪武间镇抚华岳,铸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然岸陡水悍,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回禄所毁,弘治十四年(1501年),兵备副使王愧重修,构属于其上,贯以铁绳,行者若履平地”。
明张志淳《重修霁虹桥记》说:“桥又倾,镇守太监朱奉及参将沐崧,命所司葺之,以图久远,始事于正德六年(1511年)十一月八日,落成以次年四月二十一日,上覆以屋,下承以巨索,而景之崖上,大率制皆仍了然之日,而贞固皆福之矣。”
明郭春震《重修霁虹桥记》说:“嘉靖己酉(1549年)夏,霁虹桥复圮,有司白其事于分巡检宪孟公,请于两台,予奉玺书按部继至,饬财度工,以千户万汇、巡检王贵之督工,凡三逾月乃落成。”该文记载了嘉靖己酉年(1549年),毁了后又重建的情况。
明万历刘廷蕙《重建霁虹桥碑记》说:“万历丁酉(1597年)春,大侯州奉学夺印谋官,借资顺宁酋长猛廷瑞。猛廷瑞者,素蓄不轨,惴惴虞其及也,遂取二桥。一日,畀炎火,……顾二桥渐然烬余,犹病涉,非可以委土寅射利者。……讫工于嘉。平月之十日,凡五阅月,而二桥告成,规峙且廓焉。”该碑文刻立于明万历年间,记载了丁酉年(1597年)桥被兵焚毁的情况,以及重建经过。明万历邓原岳《重修霁虹桥记》说:“蒲夷再叛,大中丞陈公命率总偏师剿之,兵宪杜公监其军,授以方略,军威大振。贼走,路绝,计无所出,夜潜出烧桥,欲以断饷道而困永昌,一夜尽为煨烬,……尔前募建时颇有赢镪,度不足,则捐俸为大役。先,巡宪张公割禀余佐之,二三守相及缙绅三老,亦名乐助其成。经始于春二月,而毕役于夏六月。矫若长虹,翩若半月;力将岸争,势与空斗。”该碑文刻立于万历年间,记载了霁虹桥遭兵祸焚毁后,在陈用宾等人的支持下重修的经过。明天启《滇志》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顺宁猛酋所焚,兵备副使邵以仁重建,二十八年(1600年)复毁,兵备副使杜华先、分巡按察使张尧臣捐俸修,知府华存礼请于两岸设弓兵守之。”该文记载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和二十八年(1600年)两次所毁又重修的情况。明《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说:“万历丙午(1606年),顺宁土酋猛廷瑞叛,阻兵烧毁。崇祯戊辰(1628年),云龙叛贼王磐又烧毁。四十年间,二次被毁,今己巳(1629年)复建,委千户一员守卫。”该文记载了万历丙午年(1606年)和崇祯戊辰年(1628年)两次被毁又重建的情况。 2.3明朝之后
清乾隆《永昌府志》说:“明季复毁,顺治(1644~1661年)间,督抚司道各捐金檄金腾道纪尧典督建,两端系铁缆十六,覆板于上,为屋三十二楹,长三百六十丈,南北为关楼四,宏敞坚致,视昔有加,后毁于兵。康熙十二年(1673年),总兵张国柱重建,吴逆时又毁。二十年(1681年),知县蒋嘉漠重建。二十七年(1688年),总兵偏图增修两亭于南北(按:东西)岸,桥旁翼以栏杆,日久捐蚀。三十八年(1699年),总兵周化凤、知府罗伦、知县程奕重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水泛冲毁,知府曹梦龙、知县顿权重修”。该文记述了从顺治到乾隆间“四毁四建”及其增修情况。 清光绪《永昌府志》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兵燹焚毁,铁索坠于江中,知府李恒谦重修。”该文简要记载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毁和修的情况。
民国《保山县志》说:“民国十五年(1926年),匪乱,拆板桥,后又修之。此桥当永昌交通要冲,既建铁桥后,屡毁屡修,一郡之治乱所系,不徒商旅之往还也。”民国《重修保山澜沧江桥碑序》说:“庚午(民国19年,即1930年)十二月二日,天将明时,有大帮驮牛争先过桥,不服制止,致使牛拥挤桥上,压力过重,当即铁链踩断两根,三日正午又有驼货马驮数十头,相继强行达桥,未及过半,铁索又断十根,仅余两根,桥板已坠水面,完全不能通过。桥断之后,当时采取的修桥措施是:县府于勘明后,召集所属各机关暨商会人员开会研议,对于目前救济交通,暂编浮桥一座以便继续通行,一面鸠工庀材重建铁桥用符原状,所需工程款项,除饬杉阳(今永平杉阳乡)人民耕种养木公山者,仍然向例供应桥板外,其余铁木石工,永保二县均有应募之人传到,分别服役,仍然付工资,议由往来货驮,行人牧畜等项,量予抽取功德。”1938年8月滇缅公路通车后,人流才基本停止,只是两岸邻居少数人行走往来而已。
2.4 1949年之后
1949年云南边纵七支队西进保山,为阻止保安团追击,将18根铁索宰断。1952年重新修复。
霁虹桥在500多年的风雨中,屡次遭受灭顶之灾,伤残无数。据统计,仅截止滇缅公路通车的1938年,霁虹桥就被澜沧江卷走10余次,重建和大修达19次。可谓“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1986年10月12日,在其上150米处燕子岩因暴雨滑坡,载断江流达15分钟,洪流高出桥面达7米,将霁虹桥15根铁链冲断,桥亭冲毁。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保山市洞经协会募集资金12万元,在原桥上20米处重新架设成长120米、宽2米的钢索木面板桥,取名“尚德桥”。
结构特点
根据1981年实测,桥总长113.4米,净跨径为57.3米,桥宽3.7米。全桥共有18根铁索,底索16根,承重部分是4根1组共3组,扶拦索每边一根。底索上覆盖纵横木板。铁索锚固在两岸桥台的尾部,桥台长约23米。铁链扣环直径2.5~2.8厘米,长30~40厘米,宽8~12厘米;扶拦索由长8~9厘米,宽7厘米左右的短扣环组成。两岸桥墩用条石彻成半园形。桥高出水面(旱季)12.5米,桥重(悬空部分)约15吨。两岸桥墩上建有关楼(西关楼已毁,东关楼尚存。)和过亭。桥东原有武候祠、玉皇阁,桥西有观音阁、古堡、御书楼等古建筑,均已倾倒。
万年桩
万年桩,原本在霁虹桥两侧都有。一根根铁链套在万年桩上,沿桥墩而过,穿入崖缝中。1986年洪水将东边的万年桩冲得无影无踪。现在只有霁虹桥西边摩崖石刻下方还有一棵,露出地面约80厘米,周长约72厘米,下呈圆柱形,顶呈蘑菇形——说白了,就是一个男性生殖器的模样。 路过霁虹桥的行人尤其是两岸老百姓,都喜欢抚摸一下万年桩。摸一摸,过河就稳当了,面对奔腾的江水,心中也就少了些慌乱。夜里,还会有一些妇女来万年桩上坐坐,这样就会增加受孕的机会,达到和烧香磕头同样的效果。万年桩上方靠近“表里山河”题刻处有一个约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长方形石洞,落着几块小石头。当地人说,这是和万年桩“配套”使用的:孕妇站在万年桩旁边,向石洞投掷小石块,石头落稳了,就会生男孩。
摩崖石刻
与霁虹桥浑然一体的摩崖石刻伫立在沉寂的古渡旁,因霁虹桥的存在而相互辉映。这些题刻,大多出自明清两代,现尚有20余条清晰可鉴,多数字大如斗,古风袭人。其中书写于清康熙癸未年间(公元1703年)冬天的“霁虹桥”3字,幅高1.27米,宽3.4米,体壮气足,格外醒目。“西南第一桥”直书阴刻,字高0.8米,笔力雄健,章法亦佳;还有“沧江飞虹”、“悬崖奇渡”、“金齿咽喉”、“天南锁钥”等,均古意苍苍,各具特色。在题刻中,多数字大盈尺,风骨高古,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书各体皆备。从内容上看,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代成化年间的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南锁钥。,乾隆年间的悬崖奇渡,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仍,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悬岩奇渡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1.8米的“人力所通”。 在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 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其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渔梁鹊架得有此,绝顶咫尺樊桐公。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此外,还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监察御史王大任题写的:怪石倒悬侵地隘,长江诘曲盘山多。一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点,给人以如临天险之境的感觉。 随着小湾水电站2008年蓄水,这些汇聚了名家才思慧想的摩崖石刻将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交通
到霁虹桥,有东西二路。东路由大理至永平杉阳,然后沿博南山盘旋而下直至江边;西路从保山经水寨,至桥边。二者相比较,东路较平,且古迹较多,“古道”风味较浓。从保山到水寨,已有简易公路。水寨,四面是高山,谷底有一小片平地,旁有小村,即水寨。从这里下车步行,从东南方向沿水寨河徐徐顺山谷而下,约2里,到罗岷山口,澜沧江即遥遥在望。从这里至江边的平坡村,是一条东西向的峡谷。两山夹峙,一径陡绝,崎岖回环,古称“梯云路”。下坡的第一段,称为“倒马坎”,据说是因山路陡险,“马蹄高下处,一步一心惊”(黄万春诗),跋涉艰难,故名。水寨河沿沟泻下,水陡势险,沿途泥沙多被冲刷,全沟巨石裸露,若狮蹲兽伏。水枯季节,河水仅从岩隙中穿缝而过;至雨季,则箐水汹汹。“涧水飞来琼屑溅,冈腰断处板桥通”。沿途螺径纡徐,磴道盘空;时间一久,沿路小石遍铺,人行其上而常滚动,稍有不慎即会摔倒。由于长年累月马帮过往,铁蹄到处,火星飞溅,青石楼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印,似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记录着古道漫长悠久的岁月。300多年前徐霞客经过这里的时候,记道:路从“叠磴夹缝间,或西或北,曲折上壑甚峻;两崖夹石如劈,中垂一窗,水捣石而下,磴依壁而上,人若破壁扪天,水若争道跃壑,两不相逊者。夹中古木参霄,虬枝悬蹬,水声石色,冷人心骨”。这段古道的奇、险,至今仍基本如此。云梯路脚,是平坡。这里是一个百户左右的小山村,紧贴在陡峻的罗朗山腹。名虽带“平”,实际仍是“坡”,只不过坡度稍缓罢了。山村虽小,过去却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滇缅公路通车后,这里才逐渐冷落下来。出平板坡村,沿着山坡北上,一路尽是茅草荒坡,绝少树木。行约3里,古老的兰津渡口,便呈现在面前。
新桥
7.1民间集资新桥
1998年初,霁虹桥被冲毁后的第13个年头,也是有关部门继续保持沉默的第13个年。大理保山市洞经协会(以演奏道教洞经音乐——丽江“纳西古乐”的最主要成分——为主的民间组织,成员多为老年人)一群老人浩浩荡荡翻过梯云路,在霁虹桥遗址边驻扎下来。用募捐来的功德钱,开始启动霁虹桥重修工程。1999年7月10日,古老的霁虹桥遗址旁又出现了一座长120米、宽2米的铁索桥——尚德桥。7.2善德桥复建项目
云南省移民开发局、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决定复建善德桥。2006年3月31日,善德桥复建项目(属小湾电站淹没区赔偿工程)正式启动,设计(昆明勘察设计院)为单跨柔性钢悬索桥,建于霁虹桥上游一百米处,桥长199.34米,桥面净宽5米,限载20吨(单车道),造价772万元,由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中标承建。工程于2006年3月开工,于2007年1月15日交工。
文物保护
2003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章《牵挂云南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命运》。
2004年春节前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调查小组一行5人前往霁虹桥和摩崖石刻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和测绘……
2005年4月,华能集团在发布了“公司斥资三千余万元,妥善保护小湾电站水库淹没文物古迹”的消息,文中明确了“对霁虹桥遗址需要保存的建筑、碑刻,设法移植或拓片保存”的主张。
2006年10月,霁虹桥边的摩崖石刻令人心痛:雨水的冲刷加上人为的破坏——原址上方修建新桥,为此需要新修一条路。结果修路的泥沙毫无顾忌的向下倾倒,埋没了部分摩崖石刻!原来在几百米之外就能看到的“西南第一桥”五个大字,仅仅能看到两个半。朋友们,别忘了给小编点个赞哟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
1. 巨型卡利鸟翅,让别人知道你姓什么?
孔()之道。
2. 鹰隼和游隼一样吗?
隼是鹰的一种。
鹰喜欢在盘旋中发现目标,而隼总是闪电般快速飞行,因此鹰的翅膀较宽,适合留空;隼翅膀尖长,适合冲刺。
鹰体型大小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悬殊,而隼则通常都跟鸽子差不多大;
隼的眼睛通常比较大,头顶较平,脸上也有黑色的斑纹,这些都是一般的鹰所没有的。
广义的鹰(hawk;eagle)泛指小型至中型的白昼活动的隼形类鸟,尤指鹰属(Accipiter)的种类(真鹰,true hawk),包括苍鹰和雀鹰。广义的鹰(hawk;eagle)一词也常用来称呼鹰科的其他种鸟类(如鸢yuān、鵟kuáng和鹞yào),甚至用来称呼某些隼(sǔn)科鸟类(如隼、卡拉卡拉鹰)。
3. 你看过最好看的破案剧是哪部?
谢邀,感谢悟空君的邀请,相对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回答影视类、音乐类的问题,下面就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你看过最好看的破案剧是哪部?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悬疑推理的观众,那么你一定不会错过这些高分破案剧。它们不仅有精彩的剧情,还有出色的演员,让你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到紧张刺激和智慧碰撞。下面就为你推荐几部口碑最好的国产刑侦推理电视剧,看看你有没有看过。
1. 《白夜追凶》:这是一部由潘粤明、王泷正等主演的硬汉派悬疑推理剧,讲述了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关宏宇的杀人罪名,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该剧以孪生兄弟周旋于“白夜”联手破案的新奇方式,吸引了无数观众。潘粤明一人分饰两角,演技炸裂,剧情紧凑,悬念层出不穷,是一部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2. 《法医秦明》:这是一部由张若昀、焦俊艳等主演的医学悬疑剧,改编自秦明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以法医秦明的视角展开,讲述了他与法医助理李大宝、刑警队大队长林涛组成的黄金组合携手其他警官屡破要案的故事。该剧以法医这个生冷职业作为题材,新颖而刺激。秦明的毒舌,高冷、傲娇,也被张若昀诠释的相当到位。
3. 《无证之罪》:这是一部由吕行执导,秦昊、邓家佳等主演的犯罪悬疑网络剧,改编自紫金陈同名小说,讲述了在危机四伏的陷阱中,警察严良与犯罪分子之间无形博弈的故事。该剧的亮点不在于案件的扑朔迷离,而在于案件背后的犯罪动机,在于对人性、道德的拷问。该剧节奏沉郁而缓慢,线索层层铺设,剧情层层递进,看着非常过瘾。
4. 《心理罪》:《心理罪》是由和力辰光国际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谢东燊执导,顾小白编剧,李易峰、廖凡、万茜、李纯、张国柱主演的悬疑动作影片。该片根据《心理罪》系列小说第一部《心理罪画像》的开篇故事“血之魅”改编。该剧以犯罪心理学天才方木为主角,调查凶杀案件,探寻善恶真相的故事。该剧以心理侧写为技术手段,试图去挖掘变态连环杀手的犯罪心理,寻找其犯罪的根源。类似于美剧《汉尼拔》,将心理侧写这一技术手段展示给大众,成为该剧一大亮点。
5. 《隐秘的角落》:《隐秘的角落》是爱奇艺出品的悬疑剧,由韩三平监制,辛爽执导,秦昊、王景春领衔主演,荣梓杉、史彭元、王圣迪特别主演,张颂文、刘琳、芦芳生、李梦、黄米依等主演,讲述了三个少年因为一场意外卷入一起离奇的命案,试图寻找真相的故事。该剧以少年视角展现了一个充满暴力、谎言和阴谋的世界,引发了观众对于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思考。该剧也是2020年最受欢迎的国产悬疑剧之一,口碑爆棚。
4. 鹰和雕的区别是什么?
图:金雕在平飞
(一)文字含义
“鹰”是中国人对猛禽的一个泛称,有些猛禽的名字里也有“鹰”字,生物学分类中也有“鹰科”和“鹰属”两个词汇。
“雕”是生物学分类中的一个“亚科”,(即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今鸟亚纲/隼形目/鹰科/雕亚科),涵盖了一大类的不同品种的猛禽。这种分类,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它们的外貌、身体结构、形体感觉,来归的类,分类越接近,彼此的基因表达也越相似。
(二)外观区分
雕相对于其它大多数鹰,骨架大,嘴巴大、伸的远,翼展宽,面容棱角分明;很猛,例如金雕能抓死狼、能把羊拽下悬崖,菲律宾雕能猎杀猕猴。
其它大多数的鹰相对于雕,脑袋圆溜溜的,嘴巴没有脑袋占比大。但秃鹫嘴巴也大,其它特征与雕差很远,也许没人把秃鹫叫做“鹰”吧。
(三)
图:角雕
图:金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图:不是雕
(三)除了雕,还有隼、鸮、鹫等等,都是特征比较鲜明、好区分的猛禽类别。
隼体型较小,翅膀狭长、带尖角,快速,灵活,搏斗功夫很好。
猫头鹰属于鸮,鸮脸盘大,翅膀圆,飞行没声音,有大型也有小型。
大多数鹫是食腐动物,上嘴钩的尖很小,嘴巴大,秃脑袋,速度慢,成群出没,叫声粗哑。
图:白肩雕在俯视你
图:白肩雕
图:隼
图:飞驰的隼
图:雪鸮
图:兀鹫
图:兀鹫
图:兀鹫
图:秃鹫
5. 写书法为什么要有笔法?
写书法为什么要有笔法呢?笔法在书法作品中真的哪么重要吗?
能用笔便是大家、名家,必笔笔有活趣。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太傅之得意也,龙跃天门,虎卧凤阙,羲之之赏心也,即此数语可悟古人用笔之妙。一一清人《书法秘诀》。
书法讲究气韵生动。和笔势、笔力、笔韵有很大关联。用笔精妙是形成气韵生动的重要因素。如果行书书法的基本笔画都由粗细一样的直线条组成,那么就没有迟速感,轻重起伏的力量感,没有藏露、直曲对比。谈不上点画形态的变化,谈不上笔法,更谈不上"活趣"。
一,笔法对作品风格的影响。笔法包括起笔、行笔、收笔。起笔是笔画下笔时的动作和在纸上着墨时的形态。行笔是笔画中段运动的过程,收笔是笔画收尾时的动作和形态。如李邕的行书《李思训碑》,起笔收笔处见方,直线条多,构成雄强遒劲书风。有阳刚美。
(李邕李思训碑)
王羲之用笔精巧,起笔收笔处多有细小附钩。且牵细较多,构成华丽妩媚书风。有阴柔美。
(王羲之兰亭序)
清代何绍基临王羲之《兰亭集序》用颜体笔法来临,加以汉碑笔意,通过笔法的调整,变妸娜多姿的精巧妩媚华丽的书风为古朴厚重奇崛而又有金石气的何氏书风。
(何绍基临兰亭集序)
1,起笔的角度问题。以米芾《蜀素帖》为例,有顺时针入笔。如秋字横画入笔。
逆时针入笔。如青字的长横入笔。
直入笔。如下图锺字禾字旁的横画入笔。
2,起笔的藏锋。如子字第笔起笔。
起笔的露锋。如不字的第一笔起笔。
3,方形入笔。如古字的第一笔起笔。
圆形入笔。如吐字的竖画入笔。
尖形入笔。如青字的第一个短横起笔。
4,收笔的形态。尖收笔。如还字捺画。
圆收笔。如松字末笔点。
方收笔。如立字长横。
二,线条中段直曲的比例不同决定风格的取向。直线条硬朗、刚强。锋芒毕露,气势咄咄逼人。如《李思训碑》和王铎《赠汤若望诗册》。
(李邕行书李思训碑)
(王铎行书赠汤若望诗册)
以曲线为主的有婉转、飘逸的特征。杂以少量直线,圆转而有张力。尤如画素描画中的衬布褶皱线条,曲线过多,显柔弱,在有的转折处把它画重一点,硬一点,有的线条直一点,使其有妩媚中含硬朗的效果。如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书谱)
线条直曲比例适中的如褚遂良《家姪帖》,圆润遒丽有中和之美。
(褚遂良家姪帖)
笔法是书家独特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质感和形态对书家风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写书法要有笔法,笔法在书法作品中很重要。
下图为笔者行书习作。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6. 大理有哪些历史古迹?
#了不起的城市#在云南省保山县与永平县交界处的澜沧江上,有一座飞架在悬崖绝壁之上的铁索桥,1986年前的霁虹桥是我国最古老的铁索桥。霁虹桥的位置是西汉的兰津古渡,东汉曾流传“渡傅南,越兰津”的歌谣。丝绸之路出现之前两世纪,从四川西昌起,经云南姚安、下关、保山,进入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就已形成,霁虹桥就是这条古驿道上的咽喉。此处古为舟筏渡口;东汉永平年初架起藤蔑桥;元贞年(1295年)改架木桥,得名霁虹桥;明代成化十一年(1475年)改建铁索桥,清康熙年间重修。相传当年造铁索桥时,原有的木桥被江水冲毁,要把每根手臂粗,数千斤重、百余米长的铁链从当东岸送到西岸十分困难。一位年轻的工匠从射箭猎兽得到启发,根据他的建议,工匠们在陡峭的东岸用数根粗细不等,与铁链一般长的麻绳由细至粗结好,然后把粗头系在铁链上,细头系在箭尾上,射到西岸,西岸的工匠把麻绳捆在绞车上,摇动转轮,将铁链拖到西岸,固定在埋入地下几米深的铁铸万年桩上。霁虹桥跨度为57.3米,宽3.7米,由18根铁索链悬吊两岸,上铺桥板。两个桥墩上有古朴典雅的桥堡,分别名为“武侯祠”和“观音庙”。霁虹桥西岸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书写的“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金齿咽喉”等等;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桥。
霁虹桥是历代开发西南必经的关隘要道,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桥上曾设有税所和办案机构。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曾派三十余架飞机在霁虹桥上空轰炸,因地势险要,古桥得以幸免。
1986年,古桥被洪水冲毁。
历史
2.1早期
东汉永平年间,征集大量民工在汹涌的澜沧江上搭桥,最终一座藤蔑桥在东汉永平年间横跨两岸,形如雨霁彩虹出,得到霁虹桥的名头。大理 “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民歌,是服役民工心底的怨怒。 (东晋常璩《华阳国志•南中志•永昌郡》)唐樊绰《云南志》(《蛮书》)里说:“澜沧江南流入海,龙尾城(今大理)西第七驿有桥,即永昌也。两岸高险,水迅激,横亘大竹索为梁,上布箦,箦上实板,仍通以竹屋盖桥。其穿索石孔,孔明所凿也。”根据此段史料记载的推断,在三国时期,诸葛亮部队南征时,就改渡为桥了,只不过是一座竹索桥。元代不见资料记载。仅在清倪蜕《滇南杂志•卷七霁虹》说:“元也先不花西征,始更以巨木,题曰‘霁虹’,后圮,复以舟渡。
2.2 明朝
明成化年间(约公元1476年),霁虹桥附近永平侧江项寺了然和尚用化缘得来的资金将桥改建为铁索桥(一说为弘治年间王槐建),稳固性大大加强。
明正德《云南志》说:“旧以竹索为桥,修废不一。洪武间镇抚华岳,铸二铁柱于两岸以维舟,然岸陡水悍,时遭覆溺,后架木为桥,又为回禄所毁,弘治十四年(1501年),兵备副使王愧重修,构属于其上,贯以铁绳,行者若履平地”。
明张志淳《重修霁虹桥记》说:“桥又倾,镇守太监朱奉及参将沐崧,命所司葺之,以图久远,始事于正德六年(1511年)十一月八日,落成以次年四月二十一日,上覆以屋,下承以巨索,而景之崖上,大率制皆仍了然之日,而贞固皆福之矣。”
明郭春震《重修霁虹桥记》说:“嘉靖己酉(1549年)夏,霁虹桥复圮,有司白其事于分巡检宪孟公,请于两台,予奉玺书按部继至,饬财度工,以千户万汇、巡检王贵之督工,凡三逾月乃落成。”该文记载了嘉靖己酉年(1549年),毁了后又重建的情况。
明万历刘廷蕙《重建霁虹桥碑记》说:“万历丁酉(1597年)春,大侯州奉学夺印谋官,借资顺宁酋长猛廷瑞。猛廷瑞者,素蓄不轨,惴惴虞其及也,遂取二桥。一日,畀炎火,……顾二桥渐然烬余,犹病涉,非可以委土寅射利者。……讫工于嘉。平月之十日,凡五阅月,而二桥告成,规峙且廓焉。”该碑文刻立于明万历年间,记载了丁酉年(1597年)桥被兵焚毁的情况,以及重建经过。明万历邓原岳《重修霁虹桥记》说:“蒲夷再叛,大中丞陈公命率总偏师剿之,兵宪杜公监其军,授以方略,军威大振。贼走,路绝,计无所出,夜潜出烧桥,欲以断饷道而困永昌,一夜尽为煨烬,……尔前募建时颇有赢镪,度不足,则捐俸为大役。先,巡宪张公割禀余佐之,二三守相及缙绅三老,亦名乐助其成。经始于春二月,而毕役于夏六月。矫若长虹,翩若半月;力将岸争,势与空斗。”该碑文刻立于万历年间,记载了霁虹桥遭兵祸焚毁后,在陈用宾等人的支持下重修的经过。明天启《滇志》说:“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顺宁猛酋所焚,兵备副使邵以仁重建,二十八年(1600年)复毁,兵备副使杜华先、分巡按察使张尧臣捐俸修,知府华存礼请于两岸设弓兵守之。”该文记载了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和二十八年(1600年)两次所毁又重修的情况。明《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说:“万历丙午(1606年),顺宁土酋猛廷瑞叛,阻兵烧毁。崇祯戊辰(1628年),云龙叛贼王磐又烧毁。四十年间,二次被毁,今己巳(1629年)复建,委千户一员守卫。”该文记载了万历丙午年(1606年)和崇祯戊辰年(1628年)两次被毁又重建的情况。 2.3明朝之后
清乾隆《永昌府志》说:“明季复毁,顺治(1644~1661年)间,督抚司道各捐金檄金腾道纪尧典督建,两端系铁缆十六,覆板于上,为屋三十二楹,长三百六十丈,南北为关楼四,宏敞坚致,视昔有加,后毁于兵。康熙十二年(1673年),总兵张国柱重建,吴逆时又毁。二十年(1681年),知县蒋嘉漠重建。二十七年(1688年),总兵偏图增修两亭于南北(按:东西)岸,桥旁翼以栏杆,日久捐蚀。三十八年(1699年),总兵周化凤、知府罗伦、知县程奕重修。乾隆十五年(1750年)水泛冲毁,知府曹梦龙、知县顿权重修”。该文记述了从顺治到乾隆间“四毁四建”及其增修情况。 清光绪《永昌府志》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兵燹焚毁,铁索坠于江中,知府李恒谦重修。”该文简要记载了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毁和修的情况。
民国《保山县志》说:“民国十五年(1926年),匪乱,拆板桥,后又修之。此桥当永昌交通要冲,既建铁桥后,屡毁屡修,一郡之治乱所系,不徒商旅之往还也。”民国《重修保山澜沧江桥碑序》说:“庚午(民国19年,即1930年)十二月二日,天将明时,有大帮驮牛争先过桥,不服制止,致使牛拥挤桥上,压力过重,当即铁链踩断两根,三日正午又有驼货马驮数十头,相继强行达桥,未及过半,铁索又断十根,仅余两根,桥板已坠水面,完全不能通过。桥断之后,当时采取的修桥措施是:县府于勘明后,召集所属各机关暨商会人员开会研议,对于目前救济交通,暂编浮桥一座以便继续通行,一面鸠工庀材重建铁桥用符原状,所需工程款项,除饬杉阳(今永平杉阳乡)人民耕种养木公山者,仍然向例供应桥板外,其余铁木石工,永保二县均有应募之人传到,分别服役,仍然付工资,议由往来货驮,行人牧畜等项,量予抽取功德。”1938年8月滇缅公路通车后,人流才基本停止,只是两岸邻居少数人行走往来而已。
2.4 1949年之后
1949年云南边纵七支队西进保山,为阻止保安团追击,将18根铁索宰断。1952年重新修复。
霁虹桥在500多年的风雨中,屡次遭受灭顶之灾,伤残无数。据统计,仅截止滇缅公路通车的1938年,霁虹桥就被澜沧江卷走10余次,重建和大修达19次。可谓“屡败屡战”,百折不挠。
1986年10月12日,在其上150米处燕子岩因暴雨滑坡,载断江流达15分钟,洪流高出桥面达7米,将霁虹桥15根铁链冲断,桥亭冲毁。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保山市洞经协会募集资金12万元,在原桥上20米处重新架设成长120米、宽2米的钢索木面板桥,取名“尚德桥”。
结构特点
根据1981年实测,桥总长113.4米,净跨径为57.3米,桥宽3.7米。全桥共有18根铁索,底索16根,承重部分是4根1组共3组,扶拦索每边一根。底索上覆盖纵横木板。铁索锚固在两岸桥台的尾部,桥台长约23米。铁链扣环直径2.5~2.8厘米,长30~40厘米,宽8~12厘米;扶拦索由长8~9厘米,宽7厘米左右的短扣环组成。两岸桥墩用条石彻成半园形。桥高出水面(旱季)12.5米,桥重(悬空部分)约15吨。两岸桥墩上建有关楼(西关楼已毁,东关楼尚存。)和过亭。桥东原有武候祠、玉皇阁,桥西有观音阁、古堡、御书楼等古建筑,均已倾倒。
万年桩
万年桩,原本在霁虹桥两侧都有。一根根铁链套在万年桩上,沿桥墩而过,穿入崖缝中。1986年洪水将东边的万年桩冲得无影无踪。现在只有霁虹桥西边摩崖石刻下方还有一棵,露出地面约80厘米,周长约72厘米,下呈圆柱形,顶呈蘑菇形——说白了,就是一个男性生殖器的模样。 路过霁虹桥的行人尤其是两岸老百姓,都喜欢抚摸一下万年桩。摸一摸,过河就稳当了,面对奔腾的江水,心中也就少了些慌乱。夜里,还会有一些妇女来万年桩上坐坐,这样就会增加受孕的机会,达到和烧香磕头同样的效果。万年桩上方靠近“表里山河”题刻处有一个约50厘米长、40厘米宽的长方形石洞,落着几块小石头。当地人说,这是和万年桩“配套”使用的:孕妇站在万年桩旁边,向石洞投掷小石块,石头落稳了,就会生男孩。
摩崖石刻
与霁虹桥浑然一体的摩崖石刻伫立在沉寂的古渡旁,因霁虹桥的存在而相互辉映。这些题刻,大多出自明清两代,现尚有20余条清晰可鉴,多数字大如斗,古风袭人。其中书写于清康熙癸未年间(公元1703年)冬天的“霁虹桥”3字,幅高1.27米,宽3.4米,体壮气足,格外醒目。“西南第一桥”直书阴刻,字高0.8米,笔力雄健,章法亦佳;还有“沧江飞虹”、“悬崖奇渡”、“金齿咽喉”、“天南锁钥”等,均古意苍苍,各具特色。在题刻中,多数字大盈尺,风骨高古,雄浑壮丽;颇有气魄。隶、草、楷书各体皆备。从内容上看,一类是题颂长虹卧波的,如清康熙年间的霁虹桥,明代成化年间的西南第一桥,及督学使吴鹏的沧水飞虹等。第二类是赞美古渡天堑的,如清康熙年间的天南锁钥。,乾隆年间的悬崖奇渡,明嘉靖年间的壁立万仍,还有兰津渡、金齿咽喉、要塞天成、悬岩奇渡等。第三类是称颂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具有代表性的是每字高约1.8米的“人力所通”。 在诗联中,首推明代永昌(今保山)人张含的《兰津渡》。 山形宛抱哀牢国,千崖万壑生松风。石路其从汉诸葛,铁柱或传唐鄂公。桥通赤霄俯碧马,江含紫烟浮白龙。渔梁鹊架得有此,绝顶咫尺樊桐公。诗用楷书题于壁上,为横幅,每字约10厘米见方。诗用精妙之笔传神地称颂了霁虹桥的悠久历史和宏伟之势,表达了作者对前人辟渡建桥开创之功的凭吊之情。此外,还有明代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春,监察御史王大任题写的:怪石倒悬侵地隘,长江诘曲盘山多。一联,比喻贴切,对仗工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兰津古渡的地形、地貌特点,给人以如临天险之境的感觉。 随着小湾水电站2008年蓄水,这些汇聚了名家才思慧想的摩崖石刻将从此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交通
到霁虹桥,有东西二路。东路由大理至永平杉阳,然后沿博南山盘旋而下直至江边;西路从保山经水寨,至桥边。二者相比较,东路较平,且古迹较多,“古道”风味较浓。从保山到水寨,已有简易公路。水寨,四面是高山,谷底有一小片平地,旁有小村,即水寨。从这里下车步行,从东南方向沿水寨河徐徐顺山谷而下,约2里,到罗岷山口,澜沧江即遥遥在望。从这里至江边的平坡村,是一条东西向的峡谷。两山夹峙,一径陡绝,崎岖回环,古称“梯云路”。下坡的第一段,称为“倒马坎”,据说是因山路陡险,“马蹄高下处,一步一心惊”(黄万春诗),跋涉艰难,故名。水寨河沿沟泻下,水陡势险,沿途泥沙多被冲刷,全沟巨石裸露,若狮蹲兽伏。水枯季节,河水仅从岩隙中穿缝而过;至雨季,则箐水汹汹。“涧水飞来琼屑溅,冈腰断处板桥通”。沿途螺径纡徐,磴道盘空;时间一久,沿路小石遍铺,人行其上而常滚动,稍有不慎即会摔倒。由于长年累月马帮过往,铁蹄到处,火星飞溅,青石楼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的蹄印,似一种特殊的象形文字,记录着古道漫长悠久的岁月。300多年前徐霞客经过这里的时候,记道:路从“叠磴夹缝间,或西或北,曲折上壑甚峻;两崖夹石如劈,中垂一窗,水捣石而下,磴依壁而上,人若破壁扪天,水若争道跃壑,两不相逊者。夹中古木参霄,虬枝悬蹬,水声石色,冷人心骨”。这段古道的奇、险,至今仍基本如此。云梯路脚,是平坡。这里是一个百户左右的小山村,紧贴在陡峻的罗朗山腹。名虽带“平”,实际仍是“坡”,只不过坡度稍缓罢了。山村虽小,过去却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滇缅公路通车后,这里才逐渐冷落下来。出平板坡村,沿着山坡北上,一路尽是茅草荒坡,绝少树木。行约3里,古老的兰津渡口,便呈现在面前。
新桥
7.1民间集资新桥
1998年初,霁虹桥被冲毁后的第13个年头,也是有关部门继续保持沉默的第13个年。大理保山市洞经协会(以演奏道教洞经音乐——丽江“纳西古乐”的最主要成分——为主的民间组织,成员多为老年人)一群老人浩浩荡荡翻过梯云路,在霁虹桥遗址边驻扎下来。用募捐来的功德钱,开始启动霁虹桥重修工程。1999年7月10日,古老的霁虹桥遗址旁又出现了一座长120米、宽2米的铁索桥——尚德桥。7.2善德桥复建项目
云南省移民开发局、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华能澜沧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共同决定复建善德桥。2006年3月31日,善德桥复建项目(属小湾电站淹没区赔偿工程)正式启动,设计(昆明勘察设计院)为单跨柔性钢悬索桥,建于霁虹桥上游一百米处,桥长199.34米,桥面净宽5米,限载20吨(单车道),造价772万元,由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中标承建。工程于2006年3月开工,于2007年1月15日交工。
文物保护
2003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文章《牵挂云南霁虹桥与摩崖石刻的命运》。
2004年春节前后,云南省考古研究所调查小组一行5人前往霁虹桥和摩崖石刻进行了半个月的考察和测绘……
2005年4月,华能集团在发布了“公司斥资三千余万元,妥善保护小湾电站水库淹没文物古迹”的消息,文中明确了“对霁虹桥遗址需要保存的建筑、碑刻,设法移植或拓片保存”的主张。
2006年10月,霁虹桥边的摩崖石刻令人心痛:雨水的冲刷加上人为的破坏——原址上方修建新桥,为此需要新修一条路。结果修路的泥沙毫无顾忌的向下倾倒,埋没了部分摩崖石刻!原来在几百米之外就能看到的“西南第一桥”五个大字,仅仅能看到两个半。朋友们,别忘了给小编点个赞哟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ynstorm@foxmail.com 谢谢支持!